2022-01-06
返碱:漆膜遇水后,表面出现白色结晶物的现象称为返碱。
原因分析
(1)基材碱性太高或腻子质量太差,选用高碱性水泥;
(2)封闭底漆封闭性差,不耐水、耐碱;
(3)外墙面漆的抗雨水渗透性差,大量雨水的渗透,在雨过天晴后,水气往外蒸发。
预防措施
(1)首先一定要先解决渗水源,保证墙体干燥,才能保证返碱不会再犯;
(2)减低墙体碱性:对高碱性墙面使用10%的草酸溶液洗刷中和,再用清水冲洗墙面,干燥后封底涂刷涂料;
(3)加强对底材的封闭:选用渗透封闭作用强的封闭底漆,如溶剂型封闭底漆,溶剂型封底漆封闭性最好。
#02
泛白
泛白:涂膜含有水分或其他液体,呈白雾状 。
原因分析
(1)基材含水率过高,环境湿度过高;
(2)稀释剂挥发过快;
(3)涂料施工过厚;
(4)固化剂配套错误,与涂料不相容。
预防措施
(1)基层施工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;
(2)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;
(3)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。
#03
涂膜黄变
涂膜黄变:浅色漆膜经光、水或其他化学物质作用,出现发黄现象。
原因分析
(1)涂料中含有性能不稳定的白颜料,光氧作用下易变色;
(2)乳胶漆涂料同溶剂型涂料一起施工,乳胶漆受溶剂型涂料的影响变黄;
(3)涂膜受碱性的影响、水的浸泡等也会导致泛黄;
(4)涂膜受到硫化物气体薰蒸(如明火)而形成黄变。
预防措施
选用耐黄变的乳液、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的颜料生产涂料;在装修涂装过程中先涂刷溶剂型涂料,待干透后一段时间施工乳胶漆涂料。
#04
粉化
粉化:涂膜表面有粉末状物质析出,用手轻轻擦拭,掉下白粉。
原因分析
(1)涂料质量差,基料不足以包覆所有填料,部分填料松散地堆积在涂膜中;
(2)涂料施工过度兑水稀释,涂膜疏松不耐擦拭;
(3)涂料施工低温、湿度大,或风大,成膜干燥慢,乳胶粒成
预防措施
选用优质涂料,涂料施工控制稀释程度,提高涂膜密实度。选用优质封闭底漆,做好基底处理工作。施工注意天气环境,不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。
#05
桔皮
桔皮:涂膜表面不光滑,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。
原因分析
(1)油漆太稠,稀释剂过少;
(2)未采用合适的喷涂距离与喷涂压力;
(3)施工场地温度过高,风速过快,干燥过快,油漆无法充分流平;
(4)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
预防措施
(1)注意油漆配比,合理调漆;
(2)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;
(3)改善施工场所条件;
(4)使用合适的稀释剂,加入固化剂后尽快用完;
(5)增加适量氧化锌可消除此现象。
#06
涂膜开裂
涂膜开裂:干燥涂膜上生成线状、多角状、或不定状裂纹
原因分析
(1)涂料劣质,成膜性差,开裂;
(2)涂层间匹配差,如硬质涂层涂布在弹性涂膜上;
(3)低温涂装,或遇大风,涂层干燥成膜不良开裂
(4)次涂刷过厚或未干重涂,收缩开裂;
(5)一涂料稀释过量,涂膜太薄,不能抗裂。
预防措施
选用成膜良好的涂料,涂料配方根据季节调整,调整其干燥成膜性;遵循施工规范,彻底处理基材,做好基底防水层,施工前对基底进行修补,保证基底条件合乎施工要求;不在恶劣的气候下施工。
#07
起皮、脱落
起皮、脱落:短段时间后,局部涂膜出现老化附着力丧失,起皮剥落
原因分析
(1)底漆涂刷后,暴露时间过长,有粉化存在;
(2)腻子强度低,耐水性差,吸水膨胀,致面涂起皮脱落
(3)基底或腻子碱性过高,不停泛碱,致涂膜起皮脱落
(4)基层表面过硬和光滑,面涂附着力差;
(5)涂膜干燥过快,成膜不充分。
预防措施
(1)涂料配方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抗水、抗碱性,硅溶胶的添加,可大大增强涂膜的抗碱性;
(2)涂料施工要求基材干净、干燥和牢固;
(3)对基底做好防水封闭处理。
#08
涂膜起泡
涂膜起泡:短段时间后,局部涂膜出现老化附着力丧失,起皮剥落。
原因分析
(1)由于水分透入漆面内或墙体表面潮湿,导致漆层失去了粘附性,以致在物体表面上起成泡状;
(2)上道漆没干透,就涂布下一道,导致上道漆中的水分或溶剂不能顺利排出;
(3)在高温天气(高于35°C),且阳光直射下进行施工;
(4)涂料未彻底干透成膜,就暴露在湿气或雨水中。
预防措施
(1)确保底漆质量可靠,无漏涂现象;
(2)必须待上一道漆充分干燥后,方能施工下一道漆;
(3)不应在有大风、高湿、高温的天气等不良条件下进行涂饰工程施工。
#09
咬底